菩萨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译略称,全称“菩提萨埵”,意译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大士”、“高士”、“大圣”等其主要特点是“上求善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在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即以菩萨为号。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即文殊、普贤和观音。后来为了符合中国人崇尚“四的习惯,又加上了地藏善萨,变成“四大菩萨”。
文殊代表大智,普贤代表大行,观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愿。中国的信徒们还在中国大地上为他们选择和建立了各自的道场,即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这四大道场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这是我国关于四大菩萨的一般说法。
另外,《法华经》所说的四大菩萨为弥勒、文殊、普贤、观音。为什么这里加上弥勒菩萨了呢?弥勒出生在古印度南天竺的一个大婆罗门家庭。或说“慈氏”是他的姓,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弥勒出家后,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曾预言他将继承自己的佛位成为未来佛。据说他先于佛陀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此时,他只是个菩萨。《弥勒下生经》称:佛曾预言,弥勒菩萨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弥勒佛是未来佛,是未来世界的主宰,兜率天内院就是许多人向往的弥勒净土。弥勒佛像庄严肃穆,眼观鼻,鼻观心,超凡脱俗,悲天悯人,端坐于大雄宝殿之中。另有一种弥勒菩萨像,带天冠,单独在天王殿、弥勒阁中供奉。中国人对弥勒佛十分崇敬,弥勒信仰在佛教高僧和土大夫中有很大影响。所有后人也把弥勒列入四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