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ll/855.html我说打我记事儿起就有了瓮,我爸说打他记事儿起就有了瓮,我爷爷说有家的时候就有了瓮。
瓮,经过雨浇雪盖,烈火淬炼,由一块寂寞的黄土,被烧制师傅的慧眼发现,经拿捏、磨合,然后放入炉灶,经过高温烧,烈火烤,瓮就横空出世了。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盛水的叫水瓮,装粮的叫粮瓮,腌菜的叫菜瓮,放肉的叫肉瓮。可谓别具一格,功能齐全。
庄稼人说:瓮里有粮,心里不慌。所以,一个家庭里瓮的数量,承载的容量,直接决定了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清晨,伴随着第一声鸡叫,男人们就起床担水,几个来回,便是满满的一瓮水。
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把粮食存放到瓮里,爷爷说,瓮,密封好,防潮湿,易保管,鼠咬不烂,虫不易蚀。原来如此,憨厚的瓮,就是农村汉子的翻版。
几斤粗盐,几袋白菜,一瓮酸白菜,几斤粗盐,几筐蔓菁,一瓮烂腌菜。农村人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我们顺应四时的变迁,紧跟季节的变化,匍匐于黄土地,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瓮,那能挑一百不挑九十的担当,能装一百不装一百零一的自律。它们不挑剔,不攀比,不逞能。愿意平凡,甘于平凡。很像憨态可掬的弥勒佛,有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大度,笑世上可笑之人的豁达。在那个瓜菜半年粮的年代,庄稼人没有走出村庄的勇气,想不出改变贫穷的办法;却有很大的发明,很大的创造,他们有弥补粮食不足的智慧,有填饱肚子的才智。
如今,科技的进步,流通的快捷,粮食已进入随需随买,即食即买的时代。粮瓮已如前朝遗老,正待发落,它们稍息立正,带着落寞的眼神退居二线。瓮,倒是成了生活的点缀,充当了不少人家生活的调味品。只是大瓮消失,取代它的是体积小巧,玲珑别致,带有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的小瓮。
瓮,是一个时代特殊的产物,更是那个时代镌刻在心中的记忆,它曾以博大无私,带给人感动,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力量。
寄托着浓浓乡愁的瓮,在记忆的链条上,如一块乡间的璞玉,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杨芳,呼和浩特清水河县人,现居准格尔旗。准格尔旗青年作家协会秘书长。一分一秒度春秋,一笔一划写人生。
来源:大美准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