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弥勒牛人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高红冰 [复制链接]

1#
弥勒牛人故事汇

弥勒,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在这个人口不超过60万的南滇小城,孕育出了诸如:清末巨商王炽,数学泰斗熊庆来等蜚声海内外的才俊人杰。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位牛人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高红冰。

高红冰——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

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旗下淘宝、阿里巴巴、支付宝等企业彻底改变和颠覆了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今年即将在美国上市,目前估值已经接近亿美元(约1万亿人民币),一旦上市成功,将缔造前无古人的创业奇迹。做为一家跨国集团,阿里巴巴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精英人才。

高红冰,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集团*策研究室主任,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重大经济*策和策略研究工作。是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和特邀研究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专家委会成员、浙江省委*校特聘教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等反垄断机构的咨询专家。高红冰承担过中宣部、国家安全部、发改委、工信部、知识产权总局等十多项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策和战略研究课题,是华为、腾讯、百度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和IT公司的常年*策与战略顾问,曾从事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策和法规的起草制订,曾深度参与早期中国互联网监管架构设计和*策法规制订。

作为前国务院信息办的*策法规组负责人,部长、甚至更高领导的讲话里,有他的“痕迹”;一系列国家法律中,有他的“笔迹”;许多重量级实业公司的业务方案,有他的策划;在*界、商界复杂的关系中,有他的影子。

只须揭开高红冰这座“冰山”下一只小角--他计算机里的文件夹,就会赫然发现:进入国务院信息办两年多来,累计起草领导讲话、报告、会议文件、综合性文件、*策法规等超过个,约万字。跟信息化有关的重要事件中,到处留下了高红冰的痕迹:

当然这些,只是外在的东西。并不是了解高红冰的最好途径。要了解高红冰骨子里实业兴邦的主张怎么来的,其实他的经历是最好的注脚。高红冰是从实际产业中摸爬滚打上来的。

他进入实业的起点,是在云南省弥勒县一中念完高中后,姐姐的一个建议。姐姐认为,电子工业最有前途。高红冰在高中就喜欢摆弄无线电收音机,结果一拍即合。他一家伙从云南弥勒考到吉林大学,去学电子专业。从云南到吉林,光是火车、汽车就得坐五天。老人怎么劝也不回头。冲这个劲,妈妈得出结论说,“这个人比较野”。凭着这股野性,高红冰在信息产业里的道越走越深,再也没回头。

从大学出来,分到北京厂。厂是搞集成电路的,是80年代中国最大的北方基地,高红冰相当于进了中国的“英特尔”。现在搞互联网的,恐怕没几个是像高红冰这样“正宗”出身的。高红冰硬是在中国的“英特尔”里,与工人泡了三年的流水线。高红冰那时的样子,就像现在英特尔奔腾广告中那些穿防尘服的家伙似的。80年代,人们印象中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就是穿白大褂的计算机“大夫”。而穿防尘服的,比穿白大褂的,在先进生产力前面,可以名副其实再加个“最”字(集成电路是计算机的心脏)。如果搞互联网也有“血统论”一说的话,高红冰代表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血统”,可算比较纯的。

但是,在计划之下做实业,个人价值总是小小的。要做大,只有进到“计划”里边。高红冰不甘心只做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他想做整个“流水线”。计划就是最大的流水线。91年组建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时,总公司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到下边的工厂找干部,工厂觉得“这个人比较野”,留不住,让他去谈了一个小时,就定了。从此,高红冰进了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不是“下海”,因为他本来就在“海”里,是从这个“海”“上”到了一个更大的“海”。

从此,由于直接参与中国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和行业规划的制定,高红冰可以更大范围,更深入地接触信息产业。从元器件、电路到整机,他参与调查和考察了数百家电子企业,他跑遍了东南沿海各省市,跑遍了西部大三线、中部小三线。从*工电子,到消费类电子,再到硬件制造与软件生产相结合,经历了电子工业一个个关键性的大发展阶段。从电子部到国务院信息办之前,有机会去国防科工委,高红冰去问战略高参张复良,张复良一句话坚定了他呆在这一行的信念,张说:电子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

高红冰内心里有一种创业冲动,早在年时,就有到深圳创业的冲动,但那时他没有资本,又不甘心只做一个打工的。从“海”里“上岸”没两三年,他终于还是回到“海”里去了。经过多年的拼搏发展,如今,他已然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

如果您觉得弥勒圈好,请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一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