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幅佛爷图为何让人越看越害怕将画放大 [复制链接]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绘画历史已长达七千余年,在这段波澜壮阔的绘画发展长河中,绘画种类多不胜数、寓意各不相同,每幅作品都有独特含义,比如这幅在故宫中存放许久的佛爷图。

这件瑰宝曾备受争议,有人说它是明朝中后期历史的映射,不该归为艺术品;也有人说它是不可多得的精美艺术,妙不可言。

这幅画由明朝成化帝朱见深亲笔之作,寓意深远、内容诡异:远看像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近看却是三张形态各异的脸,越看越令人后背冒汗。这幅图究竟有何独特之处,朱见深有何用意?

和气共处平天下的宏观期望

这幅佛爷图原名为“一团和气图”,它是朱见深继位一年半后,于年六月初一绘制而成,身为日理万机的皇帝,朱见深花费心血绘成此图并非空穴来风,他有深远用意,每种用意都发人深省。

朱见深即位前,明朝早已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动荡管理下,百姓将希望寄托在各种民间神明中,当时的一些思想家为了加强统治,沿用前朝的理学思想,希望以中庸之道融合各大派系的明争暗斗。这不仅是明朝中后期理学家的心愿,也是朱见深身为皇帝的政治期许。

相对于简单粗暴“焚书坑儒”,自幼经历颠沛的朱见深更加倾向于以和为贵,他深知思想存在的重要性,强行推行某种信仰势必会引发民间战乱,与其武力解决民间信仰分歧问题,倒不如相互融合为国内本土宗教,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增强百姓的和谐交流。

以退为进创和谐的漫画图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见深提倡“求同存异”,他并未否定其他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反而大力推广,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还符合了明朝的发展趋势。

为更加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愿景,朱见深便借鉴虎溪三笑的典故将故事作为画展呈现,中间是笑面弥勒佛惠远法师为主,左面是得道高僧陆修静、右面是儒家文人陶渊明,三个人代表着三种文化,最终的文化融合则是和谐共处。

陆修静和陶渊明各露半面笑脸围绕着笑面弥勒形成了一个端庄浑厚的圆,远看仿佛是一个憨厚笑脸,颇有喜气氛围,近看则是三张心思各异的笑脸,尽管三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信仰,但三人笑意款款、毫无违和感,。朱见深的以退为进更大程度上彰显了他的格局和站位。

这种风格是明朝漫画的高级表达,也深远影响了明朝的绘画风格。

历史文化名人朱载瑜曾借鉴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做出了“混元三教九流图”,旨在追求“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的大同境界。朱见深能够摒弃“罢黜百家”的专权思想容纳其他思想,可见其政治胸怀之宽广,这体现了朱见深对三派宗教和谐发展的期望,也蕴含着天下归一、苍生稳定的心愿。

“笑里藏刀”的帝王权术

史书曾这样评价朱见深“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他在登基之后雷厉风行的政策让群臣对其刮目相看,因自幼经历着血雨腥风的权利斗争,朱见深在和太子之位两次失之交臂后,他更加懂得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登基为皇时,他更注重臣子的团结精神,也更加重视“船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治国理念。

为了笼络民心,他对于父亲朱祁镇当年做出的冤假错案特意重新调查,最终还于谦一个清白,这些事件为朱见深赢得了不少支持,相对于酷刑,他更倾向于和气发展。“忘彼此之是非,团之和气”是他的心声。

朱见深在位期间,看似平静的朝野实则暗波涌动,大臣拉帮结派、互相敌对,身为一国之君,朱见深自然希望臣子可以坦诚相待。无论是道家的陆修静儒家的陶渊明还是佛教的弥勒佛,三人都是正人君子,朱见深希望众多臣子可以学习正义之气、勇担管理责。

陶渊明、陆修静、弥勒佛都是宗教的佼佼者,他们倡导天地万物、以和为贵,当时朱见深刚上台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大臣推诿扯皮、百姓民不聊生、军队积冗积弱,身为领导者,朱见深既要平复国内天灾,又要处理朱祁镇留下的冤假错案,用哪种方式处理便成了重中之重。

相对于历代君王的刑罚,朱见深这招就极为高明,国家经历多次战乱,朝廷发展急需人才,如果他培植亲信、扫除党羽,必定会再次引发血雨腥风的内斗,用人之际,他用温和的仁君政策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十二年(年),在朝廷稳定后,朱见深便设置了西厂来加强对群臣的监督,将先礼后兵用到了极致。

他和许多皇帝一样期待自己的江山可以固若金汤,自然知道群臣的重要性。一个朝代的发展需要大臣们的齐心协力,他曾在朝廷之上感慨:“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

一方面是为了激励群臣可以和谐共处、共辅大业,另一方面是为了警醒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要加以收敛,因为无论左右两边露出怎样的伪装,他都会笑着监察一切,这种笑而不言的洞察力足以震慑群臣。通过这幅画,朱见深也是为了对群臣旁敲侧击:“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任何一个有二心的群臣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在他和气说出愿望前,希望众人好自为之。

结语

这幅佛爷图蕴含着太多朱见深身为帝王对国家发展的期望,他在前半生的统治中励精图治、施行仁政,希望自己治理的天下可以如同绘画那般和谐美好。而今日之繁华盛世,不正是这幅图的深远期望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