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物修复是破坏千年佛像被修复后,老腊肉 [复制链接]

1#

引言:水云杂杳,龙象骈阗,古佛家风尚俨然。——释惟一

纵观中国历史古书,有许多与佛教文化相关的记载,佛家文化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也有无数的人每日或每月参拜佛像。据古书记载,中国佛教的起源是西汉末年,由印度人释迦牟尼传入的中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无数庙宇的修建都是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佛像更是佛庙的重中之重。庙宇中形态各异的佛像都是工匠们一点点创造的,佛像的姿态和神韵也都十分具有讲究,从没有人说过见过两座一模一样的佛像。

中国早在多年之前就兴起佛像的建造,有许多早期的佛像经过风吹雨淋后掉漆严重,早已没有佛像的威严,于是有了对文物的修复工作,工作人员的初衷是好的,但有些经过改造的佛像神韵尽失,被网友们戏称“老顽童”秒变“小鲜肉”。文物修复是破坏?千年佛像被修复后,“老腊肉”变成“小鲜肉”

重修“乐山大佛”

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市的乐山大佛,年年吸引无数游客。大佛是弥勒佛的坐像,总高约为71米,是目前保存较完整且最大的一尊崖石刻造像。据说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年,由于佛像脚下的河水汹涌,常会淹没过往船只,这才让人们希望有尊佛像护百姓安宁。修建巨佛的工程巨大,耗资耗时,据说总共花了90年才完工。

乐山大佛已经经历上百年的风雨冲刷,开始掉色脱漆,身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斑驳,又加上近些年的环境污染严重,有时还会下酸雨,这加大佛像的腐蚀程度,这让当地文物工作者急坏了,于是在年决定修葺这座古佛。经过接近6个月的工作,佛像确实焕然一新,但眉眼早已没有那般的庄严和慈悲,神韵尽失,网上这才出现“乐山大佛变小鲜肉”的文章。

文物修复的困难

中国长城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又称万里长城,在《史记》中曾提到“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长城是古代的大型军事工程,流传至今。每日都有无数游客要登长城,一览城下风光,人为的磨损和风吹雨淋的伤害,长城早已残破不堪,而有关部门为了减少损害也开始文物的保护工作,但他们用水泥去修复长城的砖墙,这一行为引发公众的愤怒。水泥是现代产物,却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这也太不走心!于是官方最后停止用水泥修复而是其他材料,不过像长城这种古建筑每天几乎要接待上万名游客,即使修复好仍然会被不停的踩踏,修复工程根本没办法很好的维持,这也是修复中的一大难题。

除开长城,有一年的文物修复图中,各大佛像早已没有最初的神态,原本素朴的模样被颜料涂得乱七八糟,花花绿绿的佛像哪里还有一丝佛的威严?这组佛像让人感觉文物修复工作的敷衍,这组千年佛像原是破旧不堪,需要抢救性维护,然维护后的效果却如此的不尽人意,网上一片声讨之声。佛像的衣物全是各色颜料,看起来就像春日的花,而神态更是奇怪,这样的修复根本没有意义。

资阳安岳的一尊千年佛像,和乐山大佛相似的是都经过千年风雨洗刷,原本的色彩被雨水腐蚀不少,但由于佛像不算特别出名,而当地人又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当地人请工匠对大佛进行修复,工匠又是给佛像的衣物加上不同颜料,佛像再也不是曾经的模样,而当地人也戏称“老顽童变成小鲜肉”。

这些年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在开展,为了减少文物的损害才进行的修复工作,实际是对文物的二次伤害,经过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越来越多人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